“阿利·伯克”级
“阿利·伯克”级美国
“村雨”级日本
“朝雾”级日本
“太刀风”级日本
- 名称:“阿利·伯克”(Arleigh Burke)级导弹驱逐舰
- 建造时间:1986年7月
- 下水时间:1989年9月
- 服役时间:1991年7月
- 现状:现役
- 前型:纪德级
- 次型:朱姆沃尔特级
- 制造厂:巴斯钢铁厂,英戈尔斯造船厂
- 满排吨位:5000-10000吨
- 关注度:(4.5分)
- 名称:“村雨”(MuraSame)级导弹驱逐舰/通用驱逐舰
- 建造时间:1993年8月18日
- 下水时间:1994年8月23日
- 服役时间:1996年3月12日
- 现状:现役
- 前型:朝雾型
- 次型:高波型
- 制造厂:东京IHI船厂
- 满排吨位:5000-10000吨
- 名称:“朝雾”(Asagiri)级导弹驱逐舰
- 建造时间:1985年(首舰“朝雾”号)
- 服役时间:1988年3月(首舰“朝雾”号)
- 现状:在役
- 前型:日本初雪级驱逐舰
- 同型:“朝雾”号,“山雾”号,“夕雾”号,“雨雾”号,“滨雾”号,“濑户雾”号,“泽雾”号,“海雾”号
- 次型:村雨型(二代)
- 制造厂:IHI株式会社,日立造船株式会社,住友重工,三井工程及造船,三菱重工
- 满排吨位:2000-5000吨
- 名称:“太刀风”(Tachikaze)级导弹驱逐舰
- 建造时间:1973年-1983年
- 下水时间:1973年6月19日
- 服役时间:1976年3月26日
- 现状:全部退役
- 前型:天津风级
- 次型:旗风级
- 制造厂: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
- 满排吨位:5000-10000吨
“奥斯卡-奥斯丁”号
“村雨”级
“朝雾”级
“太刀风”级
技术数据
- 编制:300人
- 舰长:153.8米
- 型宽:20.4米
- 满载排水量:8,315吨
- 续航距离:20节航速时航程4400英里
- 航速:32节
技术数据
- 编制:170人
- 舰长:151米
- 型宽:17.4米
- 满载排水量:5,100吨
- 航速:30节
技术数据
- 编制:220人
- 舰长:137米
- 型宽:14.6米
- 满载排水量:4,200吨
- 续航距离:8030海里/14节
- 航速:30节
技术数据
- 编制:277人
- 舰长:142.9米
- 型宽:14.3米
- 满载排水量:5,200吨
- 航速:32节
武器装备
- (1)导弹:巡航导弹--56枚GDC/休斯“战斧”巡航导弹;反舰导弹--8部麦·道“鱼叉”导弹发射装置(2座4联装);防空导弹--GDC“标准”SM-2MR Block 4防空导弹(DDG 72号以后和Flight IIA型舰装备“标准”SM-2ER防空导弹);反潜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有效载荷可为Mk46Mod 5Neartip型鱼雷, 2部洛克希德·马丁Mk 41“战斧”、“标准”及“阿斯洛克”导弹垂直发射系统;
(2)火炮: 1座FMC/UDLP 127毫米(5英寸)/54Mk 45Mod 1舰炮(DDG 79-80号装备);127毫米(5英寸)/62舰炮(DDG 81号以后装备);2座GE/GD 20毫米/76“火神·密集阵”Mk 15近程防御系统(Flight I/II型装备);2座休斯20毫米“火神·密集阵”Mk 15近程防御系统(Flight IIA型舰装备);
鱼雷:6部324毫米Mk 32:Mod 14鱼雷发射管(2座三联装);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Mk 46Mod5型鱼雷;
(3)诱饵:2部洛拉尔·海柯尔SRBOC 6管固定式Mk 36Mod 12干扰发射装置,SLQ-25“水精”拖曳式鱼雷诱饵噪声发生装置;北约“海妖”SLQ-95AEB诱饵装置;SLQ-39金属箔条干扰发射装置;
(4)直升机:用于西斯科基SH-60B/F(LAMPS III)反潜直升机(Flight I/II型装备)的飞行平台及加油设施;用于2架SH-60B-F直升机的机库(Flight IIA型装备)。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Arleigh Burke-class destroyer)是美国海军隶下唯一一型现役驱逐舰,为美国海军主力。本级舰配备有“宙斯盾”战斗系统和“SPY-1D”相控阵雷达,以舰队防空为主要作战任务,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现役驱逐舰。现役62艘,仍在建造,也是世界上建造数量最多的现役驱逐舰。本级舰以首舰阿利·伯克号命名,阿利伯克号得名自前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阿利·艾伯特·伯克上将,他在伯克号服役典礼上说:“此舰为战而生,你们拥有的是世上最好的战舰!”
武器装备
- (1)导弹:反舰导弹--8部SSM-1B“鱼又”导弹发射装置;防空导弹--雷声Mk 48“海麻雀”防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反潜导弹--Mk 41“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垂直发射装置;
(2)火炮:1座奥托布雷达76毫米(3英寸)/62紧凑型舰炮;2座GE/GD20毫米/76“火神•密集阵”Mk 15近程防御系统;
(3)鱼雷:6部324毫米HOS 302(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可发射霍尼韦尔Mk 46 Mod 5型鱼雷;
(4)诱饵:4部SRBOC 6管固定式Mk 36干扰发射装置,4型拖曳式反鱼雷诱饵装置;
(5)空中支援:直升机:1架西斯科基/三菱SH-60J“海鹰”反潜直升机。
二战后日本共建造了两级村雨级驱逐舰,二代“村雨”级驱逐舰是日本最新一级多用途驱逐舰,是继“初雪”级和“朝雾”级之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第三代反潜型驱逐舰,它与防空型驱逐舰“金刚”级的出现,将使日本的4个“八八舰队”转变为“十九”舰队。
武器装备
- (1)导弹:反舰导弹--8部麦•道“鱼叉”导弹发射装置(2座4联装);防空导弹--雷声“海麻雀”Mk 29(3/3A型)八联装箱形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反潜导弹--霍尼韦尔“阿斯洛克”Mk112八联装反潜导弹发射装置,有效载荷可为Mk 46 Mod 5“近期改进计划”(Neartip)鱼雷;
(2)火炮:1座奥托布雷达76毫米(3英寸)/62紧凑型舰炮;2座GE/GD20毫米“密集阵”Mk 15近程防御系统;
(3)鱼雷:6部324毫米68型(2座三联装)HOS 301鱼雷发射管,可发射霍尼韦尔Mk 46Mod 5 Nearcip型鱼雷;
(4)诱饵:2部洛拉尔•海柯尔SRBOC 6管固定式Mk 36干扰发射装置;1部SLQ-51“水精”或4型拖曳式反鱼雷诱饵。
日本多用途导弹驱逐舰,共建造8艘。该级舰主要用于编队反潜,也可执行对空对海作战任务。“朝雾”级多用途驱逐舰是日本“八八舰队”的骨干力量,也是“初雪”级的后继舰。该级舰是日本第二级全燃驱动的驱逐舰。
武器装备
- (1)导弹:反舰导弹——8部麦•道“鱼叉”导弹发射装置(仅DDG 170号装备);防空导弹——通用动力公司波莫纳分公司“标准”SM-1MR防空导弹,Mk 13 Mod 1/4发射装置;反潜导弹——Mk 112“阿斯洛克”八联装反潜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有效载荷可为Mk 46 Mod 5 Neartip型鱼雷;
(2)火炮:1座(DDG 168号装备)或2门FMC 127毫米(5英寸)/54Mk 42自动舰炮;2座GE/GD20毫米/76“密集阵”Mk 15近程防御系统;
(3)鱼雷:6部324毫米68型或HOS 301(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可发射霍尼韦尔Mk 46 Mod 5 Neartip型鱼雷;
(4)诱饵:4部SRBOC 6管固定式Mk 36干扰发射装置,SLQ-25“水精”拖曳式反鱼雷诱饵装置。
“太刀风”级导弹驱逐舰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二代导弹驱逐舰,由天津风级护卫舰改进发展而来,尤其改进了通讯和战术控制系统。本级舰均由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制造,也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早广泛地电脑化的军舰。
结构特点使用情况
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型号演变
结构特点研制历程使用情况型号演变
结构特点使用情况型号演变
结构特点
高舰首,贯通式主甲板由舰首延伸至舰尾飞行甲板;前甲板明显的武器装备仅有的武器装备--5英寸口径舰炮安装舰首与舰桥之间;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位于前舰炮和舰桥以及飞行甲板前方位置;高大的前上层建筑顶部安装有向后倾斜的柱状主桅;2座独特的大型方形烟囱横截面为方形,装于舰舯部两侧,黑色排气口突出安装在顶部;近程防御系统位于舰桥前方上升平台以及“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前缘。飞行甲板位于尾部。
备注:该级舰的FlighIIA型上的直升机库空间和飞行甲板更大;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了该级舰的放大版“金刚”级驱逐舰。
结构特点
舰首平整,侧轮廓为曲线;3英寸口径舰炮装于前甲板中部;“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位于前舰炮后方;近程防御系统位于舰桥前方的上升平台;平板形前上层建筑上舰桥带侧翼结构。
大型框架式主桅位于其后缘;2座独特的大型方形烟,分别装于前上层建筑后方以及后上层建筑前方;隔断式上层建筑位于烟囱之间,“鱼叉”导弹发射装置位于该隔断后方;修长的直升机飞行甲板位于上层建筑尾部;机库上装有近程防御系统。
结构特点
“朝雾”(Asagiri)级导弹驱逐舰的特点:贯通式主甲板由舰首延伸至舰尾,舰首略高;3英寸U径舰炮安装住A位置;“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八联装箱形发射装置位于舰桥后方;2座烟囱装有黑色顶罩,后烟囱隐蔽在上层建筑中;框架式主桅位于舰桥后方,装有几部雷达天线。框架式后桅位于烟囱后方;2部近程防御系统装于主桅前缘的舰桥顶部;火控雷达整流罩位于上层建筑上的后桅后方;直升机飞行甲板位于主甲板之上,“海麻雀”防空导弹箱式发射装置位于主甲板后方水平位置;“朝雾”级最后四艘的主桅位置偏向左舷一侧,因此后烟囱的位置相应的偏向右舷。有助于减弱红外信号特征,而且有利于将部分电子系统对主桅上相应设备的干将降低到最小程度。
结构特点
舰首略高,贯通形主甲板延伸至舰尾;5英寸口径舰炮安装在A位置;“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八联装箱形发射装置位于舰桥前方;
前桅与烟囱一体式结构位于主上层建筑后缘,顶部装有框架式桅杆和前缘塔架上的对空搜索雷达;宽大的上层建筑隔断位于两座烟囱问;后桅与高大的烟囱一体式结构顶部装有SPS-52B/C方形雷达天线;
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装置装于烟囱间;后5英寸舰炮安装在x处(“太刀风”号上被拆除以容纳安装旗舰指挥设施);“标准”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位于较长的后甲板上。
使用情况
- 美军宙斯盾舰在俄家门口演习
研制历程
村雨初代 (1958) 是绫波型的后继者,主要工作也是反潜,但是改良了许多水面用武器使其有较佳水面战能力,没有装备导弹,是以舰炮位主要作战装备的驱逐舰。上面装有日本国产的初代68式火控系统和海上加油装置,在当时算是先进设计。
村雨二代二代“村雨”级驱逐舰是第三代海上自卫队护卫舰(JMSDF),定位为大型护卫舰。为朝雾型的取代者,和前级一样具有反舰导弹和方阵快炮。但是采用了隐身设计和垂直发射系统,是一级反潜为主,综合作战能力很强的导弹驱逐舰。村雨设计要更换所有小型的护卫舰,以保证舰队力量的先进性。
研制历程
“朝雾”级多用途驱逐舰是日本“八八舰队”的骨干力量,它是“初雪”级的后继舰。后者由于排水量过低,舰面空间狭小,难以有效合理地配置各种装备,即使在战斗中遭到一般性的打击也很难抵御。因此,日本海上自卫队在1984年就开始设计“朝雾”级。
使用情况
日本于 70 年代初建造的防空型驱逐舰,同级舰 3 艘 ,分别于 1976 、 1979 、 1983 年服役。属第二代防空型导弹驱逐舰。
使用情况
初代村雨总共建造三艘,目前已经全部退役。
村雨二代原始预计建造14艘,后来缩减为9艘因为高波型护卫舰(一种修改版的村雨型)取代了部分战力。
使用情况
做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八八舰队”的骨干力量,它的性能可用“中规中矩”来形容:虽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对空、对海、反潜能力全部具备;比之“金刚”、“村雨”自然差之甚远,但在现代海战中仍可一显身手。“通用型”、“多用途”用来形容这个海上多面手,是最恰当不过了。
型号演变
- “太刀风”号(DDG 168)
- “朝风”号(DDG 169)
- “泽风”号(DDG 170)
型号演变
- “村雨”号(DDG 101);
- “春雨”号(DDG 102);
- “夕立”号(DDG 103);
- “雾雨”号(DDGl04);
- “电”号(DDG 105);
- “五月雨”号(DDG 106);
- “雷”号(DDG l07);
- “曙”号(DDG 108);
- “有明”号(DDG 109)。
型号演变
- “朝雾”(DD151)
1985年开工建造,1988年3月完工入役。 - “山雾”(DD152)
- “夕雾”(DD153)
- “雨雾”(DD154)
- “滨雾”(DD155)
- “濑户雾”(DD156)
- “泽雾”(DD157)
- “海雾”(DD158)
于1991年3月正式服役。
本文由凤凰时时彩平台-时时彩十大信誉的平台|首页发布于首页,转载请注明出处:“阿利·伯克”级
关键词: